9月23日,西南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生“朋辈交流”学术报告会第一场在第4教学楼C区207多媒体教室成功举行。本场学术报告会由博士研究生骆希主讲,中心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聆听并在主讲结束后围绕主题进行了多边讨论。
骆希以《贫困治理视域下小农集体行动的现实需求、困境与培育》为题,为大家带来精彩报告。她首先从传统社会有农民通过集体行动供给公共产品的现象,现在却日渐式微的观察入手,提出三个现实和理论问题,即小农的集体行动面临哪些困境、是否还能重塑小农的集体行动以及如何培育小农的集体行动。然后从农民行为特点研究的两个理论范式,即理性的小农和道义的小农为起点,回顾总结了小农集体行动的相关研究。接着她从实现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和培育贫困群体自我发展能力两方面阐释了贫困治理对小农集体行动的现实需求,并从农村社会变迁对小农集体行动造成强烈冲击和贫困治理现状不利于小农集体行动能力培育两方面论述了贫困治理中小农集体行动面临的困境。最后从加强培育小农集体行动能力制度建设、强化贫困社区内生发展能力和政府提供有力外部支持三个方面提出了贫困治理中小农集体行动的培育路径与策略。骆希前期准备工作充分,PPT制作简洁美观,观点鲜明且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演讲的逻辑思路清晰,给聆听的同学们带来很大启发。
主讲结束后,围绕“小农集体行动”这一主题,博士研究生刘宇荧、硕士研究生胡原、王俊、严子明等分别就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集体行动、精准扶贫与小农集体行动、农民共同价值观塑造与小农集体行动以及农村空心化与小农集体行动等与骆希以及在场同学交流讨论。整场报告会持续两个多小时,友善讨论、观点激辩、精彩纷呈,至活动结束同学们依然意犹未尽。
据悉,“朋辈交流”系列学术报告会既是西南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献礼学校110周年校庆的重要活动,也是中心培养学生学术兴趣、提升学生学术能力、营造浓厚学术氛围、打造高端学术平台的重要举措,以后将在教学周的每个月至少举办一场。
本场报告会由博士研究生杨帆主持。